skip to Main Content

笔架成为收藏新宠

笔架即架笔之物也,为文房常用器具之一。 毛笔在使用的间隙,需要安置在一定的位置,先秦汉代以前基本是以簪为主,那时的笔稍往往削成锥形,正是为了这个用途,不用时插在发髻之上,笔头凌空,不会弄脏其他东西,当时并没有专门的插笔器具。大约在东汉后期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洛阳杏园6号墓为三国魏时期墓葬,其内有一个双手捧盂的陶俑,赤身,眼、眉、口、鼻、耳,雕刻精细,头戴尖顶帽,端坐。左肩有一孔。此人的形象与灯奴相似,应该是汉代有以胡人作奴的习惯,因此器具常有以匈奴作造型者,油灯架称作灯奴或烛佣。这个奴佣手持的盂应该是研墨用的水盂,肩上的孔当然是插笔的笔插。山西大同北魏平城遗址是迁都洛阳前的都城,出土的石砚台,方形,形似坐床,雕镂精美的花纹,一角有一小孔。这也是插笔之用。此砚可能是高官或皇家之物。南北朝的笔插既有利用水盂、砚台的一角,不独立的器具,也出现了独立的笔插架。南朝梁吴绮《笔格赋》:“幽山之桂树……根纵横而盘互……剪其匡条,为此笔格。下跌则岩岩方爽,似华山之孤生,上管则圆圆峻逸,若九疑之争出。长对坐而衔烟,永临窗而储笔。”可见是树立插笔的木架。

y-003

笔架的材质一般为瓷、木、紫砂、铜、铁、玉、象牙、水晶等无不具备。其中实用性的笔架以瓷、铜、铁最为普遍,观赏性的则以玉笔架最为典型。式样则尤为繁多。

y-002

南北朝之前的笔架传世品还不曾发现,故具体面目不甚清晰,不过从文献来看,当为山形。“若九疑之争出”材质当为木。唐代笔架流传下来的极为罕见,但从文献来看,此时的笔架已经成为文房的常设之物,如杜甫诗:“笔架沾窗雨,书签映隙曛。”陆龟蒙诗:“自拂烟霞安笔格,独开封检试砂床。”材质已不局限于木,呈多样化,如罗隐诗:“珊瑚笔架真珠履,曾和陈王几首诗。”

Back To Top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