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礼天神器玉璧_十五座城池都不换

古人以玉作“六器”,礼天地四方,由于认为天是圆的,又是苍色(青色)的缘故因此以苍璧礼天。玉璧一般呈圆板形、片状、中部有孔,在古代,璧使用年代之长、品种之多是其他玉器所不能相比的,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明清,玉璧未曾间断存在。作为一种重要的礼制用具,玉璧在古代中国历史上成为了人神沟通的重要神器。

y-002

要说最为有名的玉璧,不得不提“和氏璧”。和氏璧的传奇历经数千年依然为人津津乐道,卞和三献国宝、秦王15座城池相换、蔺相如完璧归赵、传国御玺的神话几乎家喻户晓。而据专家表示,从秦始皇用和氏璧造御玺的故事来看,和氏璧与出土的常规文物相比,至少在外形来看,应有明显的不同。经初步推算,和氏璧的厚度至少为10公分,并非古人儒家学者佩戴的环形佩玉,甚至很可能和氏璧仅仅是一个经过简单粗加工的璞玉。

y-003

由于玉璧基本只见于考古发掘,高古的玉璧基本不进入流通领域。拍卖专家表示,受到我国文物拍卖的相关法律限制,凡是属于出土文物一律不可以上拍。即便是传世的文物,如果没有足够证据证明是流传有序的,也不允许拍卖,因此国内高古玉的交易存在很大难度。以拍卖数据来看,占据成交价前几位的玉璧均为清代仿古玉璧,如北京保利2013年秋拍一件清乾隆白玉盘龙十二章圭璧以1552.5万成交,北京瀚海2010年春拍一件清乾隆黄玉出廓璧以1456万元成交,北京东正2011年秋拍一件清乾隆御制白玉雕仿石榖文吉礼璧以1265万元成交等。

y-004

拍卖场上的数据也许从一个方面反映了玉璧这类高古玉器的市场现状,法律受限固然是一方面,藏家的喜好也是不容忽视。目前很多藏家更关注玉料、关注明清玉器,也有些出于审美的考虑觉得高古玉器缺乏美感,再加上古玉的高额利润使得造假手段日益翻新,藏家轻易不敢入手。

y-005

不过从长远来看,高古玉的实际价值和目前的市场情况严重倒挂,未来的市场潜力很大。毕竟高古玉器更具文化内涵,见证了历史的发展进程,反映了礼制社会不同时代的精神生活。有业内人士表示,国内目前高古玉的收藏虽然小众,但也有相对专业的藏家,有固定的客户资源。这是需要学识修养功底的一门收藏,可能更多时候考虑的是对文化的追求而并非投资的目的。

Back To Top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