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中国新石器时代艺术

新石器时代或新石器时代的特点是开始了定居的人类生活方式。人们学会了种植植物和驯养动物作为食物,而不是仅仅依靠狩猎和采集。这恰逢更复杂的石器工具的使用,这些工​​具对农业和畜牧业很有用。在中国,这一时期始于公元前 7000 年左右,一直持续到公元前1700 年。

传统上认为,中华文明最早是在黄河沿岸兴起,然后传播到中国其他地区。然而,最近的考古证据表明,许多不同的文化在中国各地同时发展,而且一直沿着水路发展。这些文化位于沿海地区、北部的黄河和扬子河在南。它们通常以现代考古学家首次发现文化遗迹的地点命名。

新石器时代的人没有文字。然而,由于他们居住在定居社区,他们留下了许多痕迹,包括他们的房屋地基、墓地、工具和工艺品。我们从考古记录中了解到,他们的饮食包括小米或大米,他们驯养猪和狗,并且与所有新石器时代文化一样,有大量的陶器生产。中国中部黄河沿岸的文化以彩陶闻名。新石器时代晚期(约公元前 5000 年至公元前 1700 年),东部和东南沿海的文化生产了精美的灰色和黑色陶器。这些陶器的形式和装饰图案一直延续到商王朝(约公元前 1600 年至 1050 年)并激发了青铜器工匠的灵感。

玉雕是新石器时代人们发明的另一种先进工艺。时至今日,它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包括个人装饰品,如手镯、耳环和吊坠,但最重要的是为仪式或礼仪设计的物品,如斧头、刀片和刀具。红山东北文化(约公元前 3800-2700 年)生产了一些最早用作吊坠的玉器,包括所谓的猪龙(一种具有猪头和龙卷曲身体的生物)和带齿的吊坠(例如面具形式的吊坠,下面将更详细地讨论)。[1] 这两种都被发现放在墓主的胸前。

良渚(约公元前 3300-2250 年)东南沿海的人们大量制作圆盘( bi,发音为“bee”)和管状(cong ,发音为“tsong”)形状的玉器。这些物品被发现仔细地排列在死者周围。虽然这些玉器的确切功能仍然是个谜,但它们无疑具有重要的社会和仪式价值。

在新石器时代,精美的陶器和雕刻的玉器等具有地位的物品被放置在墓葬中。这种做法表明了两件事:新石器时代人们对来世的信仰和社会阶层的出现。只有重要和富有的人才有特权与这些珍贵物品一起陪葬,尤其是玉器。这些物品是奢侈品,不是生活必需品,但因其美观和礼仪价值而受到珍视。它们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熟练的劳动力来生产,因此只有统治阶级才能获得,从而表明社会存在财富和劳动力过剩。

Back To Top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