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时代或新石器时代的特点是…
宣德炉身世成悬案
据说,明代宣德皇帝嗜好香炉,特下令从暹逻国进口一批风磨铜,责成宫廷御匠吕震和工部侍郎吴邦佐,参照皇府内藏的汝窑、哥窑、钧窑、定窑等所产瓷器款式,及《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等史籍,铸造香炉。
为保证香炉质量,宣德皇帝要求铜的精炼次数不能少于十二次,铸造师挑选了金、银等几十种贵重金属,与红铜一起经过十多次精心冶炼,在宣德三年共铸造出3000座香炉,以后再无出品,这些香炉,绝大部分陈设在宫廷,少数被赏赐给皇亲国戚近臣和一些庙宇。对于这些宣德炉,普通人只知其名而未见其形。
据载,大明宣德炉的基本形制是敞口、方唇或圆唇,颈矮而细,扁鼓腹,三钝锥形实足或分裆空足,口沿上置桥形耳或了形耳或兽形耳,铭文年款多于炉外底,与宣德瓷器款近似。
宣德炉最妙在色,其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史料记载有四十多种色泽,紫带青黑似茄皮的,叫茄皮色;黑黄像藏经纸的,叫藏经色;黑白带红淡黄色的,叫褐色;如旧玉之土沁色的,叫土古色;白黄带红似棠梨之色的,叫棠梨色,还有黄红色的地、套上五彩斑点,叫仿宋烧斑色;比朱砂还鲜红的斑,叫朱红斑;以及猪肝色、枣红色、琥珀色、茶叶末、蟹壳青等等。明朝万历年间大收藏家、画家项元汴说:“宣炉之妙,在宝色内涵珠光,外现澹澹穆穆。”
为牟取暴利,从明代宣德年间到民国时期,古玩商仿制宣德炉活动从未间断。据说,宣德炉停止铸造后,一些“司铸”官员,召集原来铸炉工匠,依照宣德炉的图纸和工艺程序进行仿造,真伪难辨。至今国内各大博物馆内收藏的许许多多宣德炉,没有一件能被众多鉴定家公认为是真正的宣德炉。鉴别真假宣德炉已成为中国考古学中的“悬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