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时代或新石器时代的特点是…
中秋节的传统饮食习俗
吃月饼:中秋佳节吃月饼,是我国流传久远的传统风俗,月饼作为一种形如圆月,内含佳馅的食品,清代文学家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载:中秋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兔之形,有祭毕而食者,有留至许久而食者,谓之团圆饼。”上述史料记载,说明月饼是因祭月而产生的供品,又取月圆之意,故称为团圆饼,寓意团圆的象征。
吃鸭子:按旧习惯,每到阴历八月十五食鸭人数最多,吃鸭形成习俗的理由有三:一是卷饼吃鸭赏月的风俗使然;二是中秋时节的鸭子丰腴肥美;三是鸭本是凉性食品,宜作滋阴养津以防秋燥。此节可谓“食鸭日”,南京、北京、上海等地向有中秋节吃烤鸭的习俗。
吃芋头:芋头是美味时令小吃,由于蝗虫不食的特点,自古便有”平时莱蔬,荒年粮”的美誉。深受人们的称赞,广东有些地方过中秋节时,要吃芋头。此时家家都要煨一锅芋头,合家团聚,一边赏月,一边齐享芋香之美味。中秋食芋,还有不信邪之意。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
吃田螺:中秋佳节食螺,是广东独有的饮食风俗,民间认为:中秋食田螺,可以明目,据分析,螺肉营养丰富,所含维生素A又是眼睛视色素的重要物质。食田螺可明目,言之成理,但为什么一定要在中秋节热衷食之呢?有人认为,中秋前后,正是田螺空怀之时,腹内无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是食田螺的最佳时节,如今在广东、广西等地,月下吃田螺,也是中秋节特有的习俗。
莼菜鲈鱼烩:莼菜是中秋家宴和八月时令菜羹。莼菜又名马蹄草、水菜,是水生宿根性叶草植物。莼菜的根、茎、叶不仅碧绿清香,鲜嫩可口,营养美味,为春、秋二季皆可摘取。莼菜、鲈鱼之所以成为中秋家宴上的菜肴,不仅仅是因这一时节的莼菜、鲈鱼好吃,更是因为晋代张翰借“莼菜、鲈鱼”以思乡,弃官返回故里的史实。莼菜一般用以做汤、羹菜;鲈鱼可煎,可炸,可蒸,因肉质细嫩鲜美,古人常用它来做烩菜,即生鱼片。厨师们根据”秋思莼鲈”这个典故,以西湖莼菜与钱江鲈鱼入羹,做成了这款独具江南特色与风味的羹菜。
饮桂花酒: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佳节的一种美的享受。桂花,十里飘香,沁人肺腑,古人赞云:“虽无艳态惊群目,却有清香压九秋”。我国是桂花的故乡,有着2500年的栽培历史。《山海经》中就有“招摇之山,其上多桂”的记载,爱国诗人屈原的《九歌》也有“莫桂酒兮椒浆”的诗句,这说明早在秦汉时,桂花就已引起人们极大兴趣,时至今日,人们对桂花的喜爱仍是有增无减。可见我国饮桂花酿酒的年代,已是相当久远了。